前段时间,大家在我们亲密关系社群里讨论起了自己生命中的“白月光”。

其中有一个小姐姐直言不讳形容英雄老去的句子:我在长大后喜欢的每一个男生,都和中学时代的白月光有或多或少的相似。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朋友和我说过这么一段关于爱情的美好又惆怅的记忆:

“初夏的一天,和她并肩坐在海岸的礁石上看日出,’哇哇哇,快看快看,它探出脑袋了!‘

我扭过头看到她的兴奋得泛红的侧脸,一脸陶醉的表情,竟然恍恍惚惚想起了初恋。

嗯,她也是那么一个一惊一乍,吵吵闹闹,古灵精怪的女孩子,分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很留恋她。我不得不承认,最初想接近女友,也是因为她的举止,眉眼和小古怪,都很像她”。

无怪乎,前任一直是很多人心中过不去的坎。

又想到前一阵子大学同学聚会,很多久不相见的同学终于得着空聚在一起唠唠家常。

话题从大学糗事到工作牢骚,从当年青涩的初恋到眼下的柴米油盐。不知道是谁起了话头儿:“我们单位有一哥们儿,那白话儿劲儿和咱们班刘爷特别像。真的,简直就是神侃。”

大家哄堂大笑,笑罢赶忙又轮着番地敬了一圈酒。后来发现,每个人的工作单位里都有那么一两位,和当年班里的“活宝”们极像的。

成长的路上,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但这种熟悉感却长驻心间,于是常常对新的对象,新的朋友抱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世界真的很奇妙,哪怕生命中多是过客,但是总会有人恰好留在形容英雄老去的句子你心里,带形容英雄老去的句子你回到你们相遇的地方。

这些老地方连起来,成了你最宝贵的回忆。

这样的记忆中,很多都是你的旧相识,你生命中的贵人们,你的师长,你的友人。更有些爱过的,恨过的,但仍旧难以割舍的情感。

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每个都独一无二,意义非凡。

他们对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思维方式、性格等各个方面也造成着独一无二的影响。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除了先天基因的不同,很多还源自于我们生命中曾经或者正在发挥重要影响的人。

于此,这些给予了我们重要影响的人,我们将其称之为“要人”(significant others,这里并不仅仅指我们的爱人)。

先记住这个概念。

回想你是否有过以下的想法:“这个人好像TA!(你的要人)”;或者拍着一个刚认识的人说“你知道么!我认识一个人,跟你很像!”

网络上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

1.你的每一任都是初恋的缩影;

2.你的理想型的原型是你的父母。

这两个观点虽然有点鸡汤,但都很好地反映出了这些熟悉的“要人”对我们的重要影响。

分手后两人又各自有了新的伴侣,他看着你的眼睛,你在恍惚间突然想起你的前任。

你的心里总是闪着不确定信号,因为你很容易就回到和前任相处的模式中,你会不自觉的把他当做你的旧爱。

我们在酒吧结交新朋友,碰到一个和旧相识很像的人,我们会很快地熟络起来;刚刚认识十分钟,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半辈子一样的默契。

这样的默契感来自于哪里?

这一种突如其来的默契感,可能来源于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心理现象——“转移(Transference)”。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Susan Andersen,在多年的潜心研究后,终于设计出一个巧妙的方式来了解“要人”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交觉察能力。

“要人”研究一般由两部分实验组成。

第一部分实验:语言心理学实验

被试们会被要求描述两个他们非常熟悉的人,也就是他们自己的“要人”。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会邀请被试参与另一个毫不相干的研究记忆的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记忆实验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学习阶段。

被试们被告知要学习了解三个陌生人的信息,并告知结束后会有一个记忆测试。

实验巧妙的地方在于,在这三个被试学习了解的陌生人当中,有一个就是被试的“要人”,但是换了个名字。

第二个阶段——记忆测试阶段。

研究者再次向被试们展示了一堆人的行为以及个性的描述句,其中有一部分是被试在学习阶段中没有看到过的描述。

比如,那些被试在实验一中描述他们的要人,但在实验二学习阶段并没有被出现的句子。

被试们的任务就是判断,在那些描述陌生人的句子当中,哪些是他们在学习阶段学习过的。

记忆测试的结果,被试们倾向于认为他们看到过所有关于他们“要人”的描述句,但实际上这些描述句在第二记忆实验中根本没有出现过。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通过将这些“要人”与新出现的陌生人联系起来,从而将对“要人”熟悉的内容转移到新的陌生人身上。

而这个“转移”(Transference)现象在另外两个真正的陌生人的测试中则较少出现。

我们记忆中的“要人”对我们如何形成对别人的初次印象有着显著的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记忆中的“要人”,让我们不由自主、毫无防备、毫无察觉地带上了有色眼镜,观察着其他陌生人。

让我们在人群中寻找着他们的身影,寻找着他们的“替身”,使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在我们的身边。

也就是说“要人”的形象自从形成,就“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中国有两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在此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身边这些对我们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也相应采取与他们相处的方式来与其他新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相处。

筛来选去,围绕着我们的总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特点,相同喜好的人,而我们远离的总是那些身上有我们厌恶特点的人。

你可能觉得有些不甘心,难道我在对方眼里可能只是TA之前的要人的投影?

其实,这是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资源集中策略。

我们成长过程中将认知资源集中在一部分重要的人上,然后把与这些人对应的交往模式应用于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这大大降低了我们了解所有人所需要的信息量和认知系统的压力。

当然,在如今这个讲究人际交往的时代,这种策略也会造成大大的不便。

比如,男友会按照对前女友的标准选择现女友,或者对现女友采取与对前女友相似的相处策略。可这怎么能轻松成功呢?

每个人都是自主的个体,每一段爱情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处方式。无论友情还是爱情,总是需要真诚才能长久。

有时候“要人”总还是会在生命的各个角落中毫无防备地出现。

你要提醒自己,这样的感觉不过是你的大脑在不自觉的帮你筛选出熟悉的模式和套路。

你必须警惕,这种熟悉的模式套路可能会使你丧失真正了解新人的能力,从而给你建立新的关系带去的负面影响。

当你爱上一个人,而TA因为你有时会不自觉得将她想象成旧爱而伤心不已的时候,你一定要看着TA的眼睛,对TA说:

你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你在我眼里是独一无二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7人评论 , 39人围观)